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写作素材 > 哲理故事

禅语哲理故事

时间:2024-02-21 17:04:34
禅语哲理故事

禅语哲理故事

禅语哲理故事1

有一位国王非常喜欢吃大雁肉,每天都得吃一只,他把猎捕大雁视为国家大事,还特别设置捕雁师来帮他捕捉大雁。

这天,国王又命大臣颁布召募猎人做捕雁师的告示了。有个年轻又有本事的猎人看到告示,心想:「与其在深山老林里苦熬一辈子,还不如到王宫里见见世面。」想到这里,他立刻走上前向那大臣报名。

年轻猎人果然厉害,捕雁的技术一流,很快就得到国王的赏识,赐给他许多金银财宝,连官吏和同行都对他尊敬奉迎,使这位捕雁师渐渐骄傲自满起来。

这是个暖暖的秋日,风和日丽。雁王率领着五百只大雁启程觅食,只见雁群人字型排开飞翔,悠然自在,与蓝天、白云相映成趣,真是好看。

然而,地面上,猎师正用一双机敏的眼睛紧盯着雁群,密切注视着它们的一举一动,猎手已经做好准备,一触即发……。

机警的雁王感觉到不对劲,赶快鸣叫一声:「危险!往上飞!」雁群随即调转身体,急速上升。可是飞在最前面的雁王来不及腾飞,一下子撞在猎师张好的网上。它拼命扑动着翅膀想要挣脱,但捕雁师已跑到网前,一把抓住了雁王。

五百只大雁在天空中看到这种景象,惊叫悲鸣,不停在空中盘旋徘徊,迟迟不肯离去。忽然从雁群中冲出一只大雁,不顾一切地向雁王飞来。

捕雁师吓了一跳,心想:「这不是自投罗网吗?难道它连性命都不要了?」

这时左右的弓箭手们数箭齐发,一只箭射中大雁,它悲鸣一声,口吐鲜血,身子摇晃了几下,但是仍执着地拼命向雁王飞来。

猎师看到这种情况,忽然有股莫名的恐惧感袭上心头。他抓紧雁王,朝着王城的方向撒腿猛跑,边跑边回头——那受伤的大雁依然紧追不舍。

猎师冲入城门躲到屋里,那受伤的大雁也追了过来,在屋子的上空飞来飞去,口中仍在滴血,就是不肯离去。一直到黄昏,那只大雁还在飞,还在鸣。

终于猎师于心不忍,双手捧着雁王,高高举向天空,放开双手后说:「去吧!你们一同走吧!」雁王于是展翅高飞。

那只负伤的大雁看见大王获释脱险,真是欢天喜地,使劲的鼓动翅膀。两只雁围着猎师的屋子盘旋了三圈,然后并肩飞去,回归雁群去了。

猎师因为放走雁王,犯了杀头之罪,被卫士押到国王那里。他不但没有害怕求饶,反倒平静地等待判决。国王觉得很奇怪,就问他:

「你难道连死也不怕?你知罪吗?」

这一问猎师马上激动起来:「我知罪,我有罪!」于是他把捕雁、放雁的经过,详详细细地说了出来,讲得声泪俱下,国王和周围的人都被他感动。后来国王亲自把猎师扶起来,命卫兵将他松绑,并下令以后再也不捕大雁了。

禅语哲理故事2

无明的产生

一个禅师在讲禅:“禅可以断除人的无明烦恼。”

这时有一个人出来反驳说:“我真不知道自己有烦恼。请问禅师,什么叫无明?无明是怎么产生的?”

禅师说:“这么简单愚蠢的问题你也能提出来?”

这个人立刻恼怒起来,理直气壮地质问:“你不回答也就算了,为什么要侮辱我呢?”

禅师笑着说:“这就是无明,无明就是这样产生的。”

什么是无明?无明产生于愚昧,它是对佛法真理的错误认知,也是诱发“贪嗔痴”的根源。我们往往被愤怒、抑郁、烦扰等不良外力所压迫,如“无明之火”等就源于无明。

禅语哲理故事3

道生一,禅道之中的“一”是独特的哲学,或宏微合一、或对立统一、或逆反执一,总之是大道归一。别开生面的禅语,启迪心扉的智言。它玄秘而实在,指向分明;它神妙且通俗,义理深刻。

宏微合一

“一花一世界,一叶一如来。”禅以为要明察世界,以小观大,见微知著。所谓“滴水能反映太阳的光辉”,这是启迪我们应当立足小处去把握大局。

佛祖问:“一滴水如何能不枯干呢?”弟子答不上来。佛祖答:“将它放回大海里。”其禅意是:个人力量毕竟有限,集体的力量可以带你排山倒海;个体生命短暂,事业的生命能够使你永垂不朽。正是:滴水亦可贵,生命能永恒。回归大海去,幸福在共存。

有人问:“如何区别愚者与智者呢?”虚云大师答:“愚者唯见雪,智者观大白。”其禅意是:雪花从天上来,飘飘洒洒,能动荡世俗人性;白色则是从心上悟,空空荡荡,即安宁慧风智水。正是:见物乃恋情,观色即悟空。智愚有差异,皆因虚实中。

对立统一

“眼冷似灰,心热如火。”禅以为处世的要义,既冷静又热诚,合为一体。所谓“不即不离,有张有弛。”这是启示我们掌握辩证法与中和道。

有人问:“禅定有什么含义吗?”惠能大师答:“外离相为禅,内不乱为定。”其禅意是:世俗之相,所谓芸芸众生,唯有禅是真实的;人心之态,所谓蠢蠢欲动,唯有禅是恒定的。正是:外身乃虚象,内心即实地。安然来静坐,佛祖在心里。

有人问:“真有所谓天堂与地狱吗?”白隐大师答:“皆在人的`善恶一念之中。”其禅意是:人世可以成为地狱,亦可以成为天堂;要记取有多少教训,“一失足而成千古恨”。正是:善达天堂门,恶通地狱口。成败系一念,自警莫蹉跎。

逆反执一

“背心以求心,面南而望北。”所谓反常合道,可以殊途同归,相反相成。“大智若愚”、“以屈求伸”,这是启悟我们以逆向思维达到出奇制胜之目的。

有人问:“如何读经能专心一致呢?”慈云大师答:“把时光置于身后。”其禅意是:时间就是生命,但生命的意义并不决定于时间;生命可以与时俱进,更能够超越时间、征服空间。正是:晨钟面西天,暮鼓背明灯。不知光阴去,全神贯入经。

有人问:“一个人终日兀兀地要思量什么呢?”惟严大师答:“非思量。”其禅意是:一个人要以至死不渝之信念,应对瞬息万变之世界;要用坚定不移之态度,征服风起云涌之欲望。正是:思量非思量,见性是佛光。一朝得顿悟,通达即平常。

大道归一

对禅语的理解,贵在一个“悟”字,或若有所思,或似懂非懂,关键是“投机合契”:不可言传,只可意会。禅道的使命就是引导人生的大彻大悟。

禅意巧妙而诙谐,常用奇特的俗话来启迪心智,激发思悟:“路逢死蛇莫打杀,无底篮子盛将归。”此语劝人要仁慈宽厚。“无手人打无舌人,无舌人道个什么。”此语警世须安分守己。禅语富有画意诗情,喻象取用自然观照,十分形象:“竹密岂妨流水过,山高哪碍野云飞。”意在鼓励进取的。“任憑你三尺大雪,压不住一寸灵松。”这是褒扬坚持退守的。

禅语哲理故事4

途中珍重

灵训禅师在庐山归宗寺参学时,有一天,突然动了念头,想下山,因此向归宗禅师辞行。归宗禅师问道:“你要到哪里去?”

灵训禅师回答:“回岭中去。”

归宗禅师关怀地说:”你在此参学13年,今天要走,我应该为你说些佛法心要。等你整理好行李,再来找我吧。”

稍后,灵训禅师又将整理好的行李放在门外,然后去见归宗禅师。归宗禅师招呼道:“到我前面来。”灵训禅师依言前行,准备聆听教诲。

归宗掸师轻轻说道:“天气严寒,途中多多珍重!”

灵训禅师顿有所悟。

“天气严寒,途中珍重”,如看成是征程中的艰辛、挫折、坎坷,那么“途中珍重”则是以平常心对待一切的告诫。禅是如此平常,如此简易,一句叮咛即可露出禅意。

禅语哲理故事5

本分事

石榴禅师有一次看到侍者拿着钵盂往斋堂方向走,就把他叫住问道:“你到什么地方去呀?”

侍者回答道:“到斋堂去。”

石榴禅师不以为然地斥责道:“看你手拿钵盂,我怎么会不知道你要到斋堂去!”

侍者反问道:“禅师既然知道,那又为什么明知故问呢?”

石榴禅师认真地辩解说:“我是问你的本分事。”

侍者神色庄严地回答道:“禅师若问我的本分事,那么我实在是要到斋堂去。”

听到侍者如此问答,石榴禅师拍掌赞道:“你实在不愧为我的侍者。”

诚然,每个人都应改做好自己的本分事。很多人不能够做好自己的本分事,因放弃和气馁、懦弱带来的苦恼随之而来。如果能一如既往地坚持自己的本分事,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,则能在那本分事上干出一番成绩。

禅语哲理故事6

新来的小沙弥,对什么都好奇。秋天,禅院里红叶飞舞,小沙弥跑去问师父:“红叶这么美,为什么会掉呢?”

师父一笑:“因为冬天来了,树撑不住那么多叶子,只好舍去。这不是‘放弃’,是‘放下’!”

冬天来了,小沙弥看见师兄们把院子里的水缸扣过来,又跑去问师父:“好好的水,为什么要倒掉呢?”

师父笑笑:“因为冬天冷,水结冰膨胀,会把缸撑破,所以要倒干净。这不是‘真空’,是‘放空’!”

大雪纷飞,厚厚的,一层又一层,积在几棵盆栽的龙柏上,师父吩咐徒弟合力把盆搬倒,让树躺下来。小和尚又不解了,急着问:“龙柏好好的,为什么弄倒?”

师父脸一板:“谁说好好的?你没见雪把柏叶都压塌了吗?再压就断了。那不是‘放倒’,是‘放平’,为了保护它,让它躺平休息休息,等雪霁再扶起来。”

天寒,香火收入少多了,连小沙弥都紧张,跑去问师父怎么办。“少你吃?少你穿了吗?”师父瞪一眼:“数数!柜里还挂了多少衣服?柴房里还堆了多少柴?仓房里还积了多少土豆?别想没有的,想想还有的;苦日子总会过去,春天总会来。你要放心。‘放心’不是‘不用心’,是把心安顿。”

春天果然跟着来了,大概因为冬天的雪水特别多,春花烂漫,更胜往年,前殿的香火也渐渐恢复往日的盛况。师父要出远门了,小沙弥追到山门:“师父您走了,我们怎么办?”

师父笑着挥挥手:“你们能放下、放空、放平、放心,我还有什么不能放手的呢?”

《禅语哲理故事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