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教学文档 > 教案

语文教案《绝句》

时间:2024-02-21 17:05:35
语文教案《绝句》

语文教案《绝句》

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,常常需要准备教案,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,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。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?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《绝句》,欢迎阅读与收藏。

语文教案《绝句》1

教学目的:

1.理解《绝句》诗句的意思,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,感受诗人的心境,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。

2.学习利用注释,展开想象,读懂古诗;在具体语言环境中,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。

3.学习杜甫的另一首古诗《绝句》。

教学过程:

一、引入

复习《早发白帝城》

二、学习《绝句》

1、介绍作者

杜甫是我国唐代的伟大诗人,他一生写了不少优秀的作品。公元762年,成都尹严武入朝,蜀中发生动乱,杜甫一度避往梓州,安史之乱平定之后,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,也跟着回了成都草堂。这时他的心情特别好,面对这生机勃勃的景象,情不自禁,写下一组即景小诗。兴到随笔,事先既未拟题,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,干脆以“绝句”为题。绝句描写了他的住所——草堂前的明媚秀丽的景色。

2、默读全诗,想一想这首诗描绘了草堂一幅怎样的画面。

3、小组学习

(1)组内读诗,说说这首诗讲的什么意思?

(2)你们感受到诗人当时什么心情?哪句感受到的?

(3)有什么不懂的问题,小组内解决不了的提出来。

4、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“窗含西岭千秋雪,门泊东吴万里船。”

诗人写了千年的积雪、扬帆待发的船只,为整首诗平添了一种气魄。一个“含”字,不仅把很远的景物移到近前来了,而且把西岭的积雪和草堂的建筑和成了一个整体,使浣花溪的景色在广阔的背景中显得更加明媚秀丽。《绝句》中“窗含西岭千秋雪,门泊东吴万里船”一句,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,联系生活体验,借助图片或录像片,展开想象,感悟诗句的意境。诗人身在草堂中,透过窗口远眺积雪终年不化的西岭,那雪岭的壮丽景色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画。再向门外一看,见到停泊在岸边的来自东吴的船只。“泊”,停靠,“万里”,虚指遥远。船只来自远方的东吴,又将沿岷江穿三峡,直达长江下游。这只有在和平环境中才能做到,对刚刚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来说,看到船只畅行万里,是多么令人振奋和欣慰啊!“万里船”是从空间来讲,“千秋雪”是从时间来说的,诗人身居草堂,思接千载,视通万里,胸襟多么开阔!

5、看图说一说诗的意思。

三、课后延伸

1.运用本诗学习方法,阅读杜甫另一首《绝句》,与课文对比,想一想,有什么相同之处。

绝句

迟日江山丽,

春风花草香。

泥融飞燕子,

沙暖睡鸳鸯。

【注释】迟日:即春日。

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、春意盎然的春景图,流露出诗人闲适、欢悦的心情,格调清新,对仗工整,自然流畅,描摹景物清丽细致,与课文中《绝句》异曲同工。

2.开一个诗歌朗诵会,弘扬祖国的五千年的文化。

四、作业

1.把通过想象把《绝句》中的美好景色写出来。

2.介绍关于古诗文方面的书,找找关于这两位诗人的其他作品。

语文教案《绝句》2

教学目标:

1、了解作者及写作时代背景。

2、理解词的意思,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。

3、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,并能背诵下来。

教学重点:

理解“生当作人杰,死亦为鬼雄”的意思。

教学难点:

理解项羽为什么“不肯过江东”。

教学过程:

一、导入新课,简介作者,了解历史背景。

二、出示全诗内容,指导朗读。

三、分小组讨论,理解诗句含义。

(一)默读这首诗,看看你能读懂什么?尤其注意抓住关键词语来理解诗句,想好之后,可以和小组同学说一说。

(二)汇报。

1、理解前两句“生当作人杰,死亦为鬼雄。”

学生发言:活着要做人中豪杰;死了,也要成为鬼中英雄。

师指导朗读:诗人用哪两个词来称赞项羽?从古至今,还有哪些人可以称得上是“人杰”“鬼雄”?这两句应该怎样读?

学生自读后指名读。

2、理解“至今思项羽,不肯过江东。”

学生发言:至今人们还怀念项羽,佩服他宁死不肯逃回江东。

思考讨论:

(1)“项羽”是什么人?李清照为什么“至今思项羽”(说说项羽的故事。)教师适时用多媒体出示项羽资料。

(2)读了这段文字,你理解了项羽为什么“不肯过江东”吗?

师小结:是啊!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,人中豪杰,就是死,也要做鬼中英雄,而决不屈膝投降。他不是“不能”,不是“不想”,不是“不愿”,而是不肯苟且偷生(板书不肯),这样的精神和气节无愧于七尺男儿之身,无愧于江东父老。与项羽比起来,大敌当前,南宋的那些统治者却在做什么呢?请同学们再看一段资料。(多媒体播放一段有关的历史资料)

(3)看完这段介绍,你又有何感想?

师小结:有一首诗写道“遗民泪尽胡尘里,南望王师又一年”反映的就是当时中原人民的状况,而另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馆墙壁上的诗“山外青山楼外楼,西湖歌舞几时休?暖风熏得游人醉,直把杭州作汴州”(多媒体出示)反映的就是这种状况,面对这样的遗民,面对这样的统治者,李清照再也忍不住了。(师领读全诗)

四、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,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朗读指导。

师过渡:李清照大声地呼喊“南宋的统治者啊!你们为什么不能像项羽那样……”生接着说“南宋的统治者啊!你们为什么……”

师再次领读,过渡:此时此刻,诗人在赞颂项羽、思念项羽的同时,还表现了她怎样的情感?(对南宋统治者的愤恨、失去家园的悲痛、为国家担忧等等。)此时,诗人是怎样的心情?(气愤、悲伤……)

师:把这种心情读出来!

五、总结全诗,朗读升华

1、师总结:李清照,一个封建时代的弱女子,竟有如此的爱国情怀,竟有如此的胸襟和气魄,实在令人佩服。

2、讨论:读了这首诗,你懂得了应当怎样做人?

3、师小结:做人要像李清照那样,做一个热爱祖国的人,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。同学们只有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,勤奋学习,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,才不会受敌人的欺辱。让我们怀着对李清照的敬仰,让我们抱着“生当作人杰,死亦为鬼雄”的信念,再一次大声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吧!

语文教案《绝句》3

【教学目标】

1、学习古诗中的生字。

2、有感情地朗读古诗,背诵古诗,感 ……此处隐藏9904个字……/p>

这首诗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写的,共写绝句四首,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,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春景。

本诗由两联工整的对偶句组成。前两句“两个黄鹂鸣翠柳,一行白鹭上青天”写的是动景。首句堂前黄鹂鸣于翠柳间,是近景;次句白鹭飞上青天,是远景。这些景物的画面,色彩艳丽:嫩黄的小鸟,翠绿的柳林,雪白的鹭鸶,蔚蓝的青天,四种色彩给人以深刻的印象。不只有色还有声,有那婉转动听的莺歌,真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明丽的景象。

后两句“窗含西岭千秋雪,门泊东吴万里船”写的是静景。前两句两个动词是“鸣”“上”,后两句是“含”“泊”,一动一静。第三句写西岭积雪,是远景。“含”字运用拟人手法,十分贴切生动;“千秋”点出时间的久远,更显出其静。第四句写门前的船只,是近景。“泊”,停泊着,但这停泊的是将要驶往东吴的船,静中包括着动;“万里”点出空间的辽阔。

这首诗,每句一景,其中动景、静景,近景、远景交错映现,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、幽美平和的画卷,令人心旷神怡,百读不厌。

3、[作者简介]

杜甫,字子美,公元712年生于河南巩县(现巩义市)。二十岁起,漫游吴越、齐赵。746年赴京应试,落第后旅居长安十年。755年“安史之乱”迸发后,逃往风翔投奔肃宗拜为左拾遗。故世称杜拾遗。后因得罪肃宗,被贬华州。759年弃官西行,经天水同谷入蜀,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。前后住了四年,写诗两百四十余首,其中包括《蜀相》、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等名篇。一度任检校工部员外郎,故世称杜工部。765年携家经水路出蜀,至夔州又滞留二年。出三峡后飘泊于荆、湘,以舟为家。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,卒年59岁。

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,战乱的时局把他卷入颠沛流离的人群中,使他真实而深刻地接触和认识了当时的种种社会景象。他忧国忧时,挥毫赋诗,直书情怀。留传至今的一千四百五十多首诗歌,思想与艺术造诣极高,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发生了深远的影响,被后世誉为“诗史”。他是我国诗坛承先启后,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,最伟大的实际主义诗人,被尊为“诗圣”。

二、教学目标:

1、初步了解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、杜甫简单生平以和他的几篇著作。

2、初步读懂诗歌的含义,理解诗句中“鸣”、“上”、“含”、“泊”的意思,能用自身的话说出诗的意思,体会作者喜悦的思想感情。

3、激发同学学习积累杜甫名诗的兴趣,能背诵学到的一到二首课外杜甫的诗。

三、教学重难点:

重点:读懂诗歌所描绘的意境。

难点:对诗句“窗含西岭千秋雪,门泊东吴万里船”的理解。

四、教学准备:

1、多媒体课件。

2、同学课外自由学习积累杜甫的诗作若干首。

五、教学过程:

(一)、欣赏《春的旋律》,导入新课:

1、在“春之声圆舞曲”的伴奏下,同学汇报寻找春天的收获。

2、导:今天,我们新学习一首古诗,看看古人是怎样用诗的语言描绘春天的美景。

(二)、进入第一章《快快乐乐地学》,学习古诗:

1、读古诗。

(1)师轻快地范读古诗,同学谈谈听后的感受,体会诗歌欢快的意境。

(2)谁知道杜甫在怎样的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?请同学简单介绍作者写这首诗的历史背景。(当时,安史之乱平定了,天下太平,诗人回到了自身居住的成都草堂,看到草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色,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诗。)整体感受诗歌的意境,了解写作背景,为以下的学习做铺垫。

2、按古诗学习的要求,小组同学讨论学习,理解诗句的意思,找出不懂的或难理解的地方质疑释疑。(教师可巡回指导,了解学习情况)

3、各小组提出不懂的或难理解的问题集体讨论释疑。(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重难点:“窗含西岭千秋雪”。)以同学自学为主,独立学习古诗,积累古诗学习的方法。

4、读懂这首诗的意思了吗?咱们选一到二句来解释一下,如何?

5、同学评析诗中写得好的地方,师协助归纳:“有声有色,”有远有近“。

6、朗读、背诵诗歌。

导:杜甫的作品中还有一首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绝句。

语文教案《绝句》15

教学目标:

1.会认“绝、迟、江、泥、燕”5个字。

2.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古诗,背诵古诗。

3.通过诵读古诗,感受春天里大自然中万物复苏,和谐美好的景象。

教学重点:

1.识字。

2.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古诗,背诵古诗。

教学难点:

1.通过诵读古诗,感受春天里大自然中万物复苏,和谐美好的景象。

  教学准备:生字卡片、挂图

教学过程:

第一课时

总课时数:1课时

授课时间:

一、创设情景,激趣导入

1.出示挂图,教师描述:同学们,你们看,春天悄悄地来了,江山显得格外秀美,春风吹拂,送来了花草的香味。泥土酥软,燕子双双飞来飞去,那边暖和的沙滩上,一对一对的鸳鸯静睡不动。唐代诗人杜甫欣赏着这迷人的春色,提笔写了一首的诗篇《绝句》。

2.板书课题:绝句,认读生字“绝”。

二、自读古诗,认识生字

1.自由读古诗,要求读准每个字的音。

2.在读古诗,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给要求会认的字作记号。

3.同桌合作,互相认读生字。

4.多种形式巩固认读。

三、借助画面,感悟朗读

1.春天是多么美好呀,让我们再一次随着诗人一起走进这美丽的春天,用眼睛、用鼻子、用耳朵、用心去感受一番吧!

(1)出示:“迟日江山丽,春风花草香”的图文,请同学们说说看到了什么?

(2)请结合画面,再读读第一、二行诗。学生自由读,师重点引导学生读出江山的美和春风吹来时阵阵花香的舒畅感觉。

(3)学生练读,再指名读,齐读。

1.出示“泥融飞燕子,沙暖睡鸳鸯”。小组合作学习,说说看到了什么。该怎么样读好这两行诗?

(1)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画面上的景象,并自主尝试朗读第3、4行诗句,教师巡视指导。

(2)多种形式朗读第3、4行诗,师生共同评价。

1.同学们读得可真美啊!老师也被这迷人的景色吸引住了,我也想读给大家听,行吗?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象画面。

四、熟读古诗,背诵表演

1.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诵读比赛,同学们练一练,还可以给诗配上动作。

2.分小组表演。

3.师生评议。

五、拓展训练,课外延伸

1.我会背:你还会背诵杜甫的其他古诗吗?

2.我会找:找其他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。

3.我会画:我心中的春天。

板书设计:

绝句杜甫

迟日江山丽,春风花草香。

泥融飞燕子,沙暖睡鸳鸯。

《语文教案《绝句》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